果子溝風景秀麗,景觀奇異,歷來被視為新疆的名勝之地,素有伊犁“第一景”之美稱。又稱塔勒奇溝,因山溝內(nèi)遍布野生蘋果而得名。它縱貫北天山,是312國道烏魯木齊--伊犁公路的必經(jīng)通道,也是伊犁的天然門戶。
峽谷地勢險要,自古就是中國通往中亞、歐洲的重要孔道,現(xiàn)在仍是烏伊公路干線的重要路段。成吉思汗西征時,始鑿山通道,曾架橋48座,可見路之險峻。清乾隆時改建為42座。
果子溝全長28公里,沿著烏--伊公路的大致走向,就是新疆古絲綢之路的北道。“松樹頭”是果子溝的絕頂之處,北下直達賽里木湖畔,南下直入果子溝峽谷?!百惱锬竞币喾Q三臺海子,與果子溝唇齒相依,亦為新疆名勝之一。由松樹頭南下二臺林場,山路盤旋崎嶇,一落幽谷,是果子溝的險峻之處。落谷傍山有一高山瀑布凌空奔瀉而下,狀如白練懸空,壯觀異常。二臺是由清代軍臺、驛站得名。此處草原木屋交相輝映,是游客的最佳休息處。從二臺南下,山勢漸低,谷口漸開,公路兩旁只見云杉疏透,奇楊怪柳交柯,山杏、野果,滿眼新綠。
果子溝的另一個名字是“塔勒奇達坂”,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,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,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,命次子察合臺臺率軍,鑿石理道,刊木為橋,始成車道。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,有“鐵關”之稱?,F(xiàn)為312國道(烏伊公路一級公路段)所經(jīng)。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,溝內(nèi)峰巒聳峙、峽谷回轉(zhuǎn)、松樺繁茂、果樹叢生、野花競放、飛瀑涌泉、風光秀麗,被清人祁韻士稱為“奇絕仙境”。
新疆果子溝亦名塔勒奇溝或稱塔勒奇山峽,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,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,全長28千米,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,命次子察合臺臺率軍,鑿石理道,刊木為橋,始成車道。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,有“鐵關”之稱。現(xiàn)為312國道(烏伊公路一級公路段)所經(jīng)。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,溝內(nèi)峰巒聳峙、峽谷回轉(zhuǎn)、松樺繁茂、果樹叢生、野花競放、飛瀑涌泉、風光秀麗,被清人祁韻士稱為“奇絕仙境”。果子溝素有“伊犁第一景”之稱,古人賦詩贊其“山水之奇,媲于桂林,崖石之怪,勝于雁巖”。
又名為塔勒奇溝。她被譽為“伊犁第一景”,古人賦詩贊其“山水之奇,媲于桂林,崖石之怪,勝于雁巖”;她被眾多旅游者稱為春夏時節(jié)新疆西線最美麗的山谷;進入其中,只見塔勒奇河從谷中奔流而出,奇楊怪柳交織,野蘋果樹、野杏子樹漫布山坡……一面是險,是難,一面是奇,是美,一路是擔驚受怕,一路又贊嘆不絕……
果子溝素有“伊犁第一景”之稱,古人賦詩贊其“山水之奇,媲于桂林,崖石之怪,勝于雁巖”。從烏魯木齊乘車到伊寧,果子溝是必經(jīng)之路,312國道就在山谷中曲折盤旋的延伸。到了春夏,這里是新疆西部最美麗的山谷,時間會從每年的5月下旬持續(xù)到9月份。登上果子溝的任一座斜坡都可以拍到林帶和山脊漫無邊際的層次。
果子溝雄踞于天山西部的關隘之中,為進入伊犁谷地的咽喉,自古以來以其位置險要而見稱。據(jù)說在元代以前,果子溝還是一個不通輪轤的古牧道。南宋末年,成吉思汗揮兵四路西征時,為了加快迸軍步伐,他的二太子察合臺率部在果子溝境內(nèi)“鑿石理道,刊木為四十八橋”,終于鑿通了果子溝天險。這在當時不僅加快了作戰(zhàn)步伐,為成吉思汗奪取軍事上的勝利做出了貢獻,更重要的是打開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孑L道,為古絲路新北道找到了一條捷徑。當果子溝天險未鑿通之前,古絲路新北道是由現(xiàn)在的塔城和博爾塔拉境內(nèi)進入楚河流域的碎葉等地;果子溝天險鑿通后,中西商旅和友好使節(jié),就取果子溝這條大道了。其后,元、清兩代政府都在果子溝駐軍把守,并設驛站為過往官兵、商旅效勞。特別是清代乾隆皇帝平定了盤踞伊犁河流域的準噶爾貴族的叛亂,把新疆的政治、軍事中心設置于伊犁河畔的惠遠城,建立了伊犁將軍府以統(tǒng)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天山南北廣大地區(qū)之后,清政府又在這條溝谷中設立了頭臺、二臺兩座驛站,負責傳遞朝廷政令和邊防軍情。自此,果子溝更是車馬喧鬧,顯示了它的突出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