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吾爾族花帽的種類很多,這是維吾爾族人特有的一種帽子,大致分男、女兩類,男子的花帽呈長方體,有四個角,布面上繡有葉形、弓形花紋,顏色分為藍、白、綠三種,色彩、樣式都相對簡單;女性的花帽色彩豐富,紅的、黃的、粉的、紫的……絲絨面上還會用彩線墜著各色的珠子和亮片,閃閃發(fā)光。
維吾爾族花帽很久以前象征權(quán)力和榮譽,帽子上的花紋越美,主人的地位就越高,那時候,國王和皇族的帽子上都鑲滿了奇珍異寶。后來,隨著新疆各小國的相繼滅亡,花帽就不再象征人的地位,而逐漸轉(zhuǎn)為民間裝飾品。但是,每逢維吾爾族的節(jié)日慶典仍然離不開花帽。
維吾爾族人通常會根據(jù)自己的性別、年齡、愛好以及習慣來選擇不同的花帽,人們可以從帽子的形態(tài)上辨別族人的籍貫、職業(yè)和年齡。青少年的花帽活潑、裝飾豐富,成年男子的花帽外觀淡雅樸素,老年的花帽則凝重端莊,中年人和知識分子喜歡戴的花色為淺綠色底小紅花,家庭比較富有的婦女則戴一種用珍珠串成的圖案……維吾爾族花帽的這些花色、圖案都是手工藝的結(jié)晶,是維吾爾女子精心繡出來的。上好的小花帽,除了繡工精致、圖案秀美外,還鑲嵌了閃閃發(fā)亮的飾物。維吾爾女子大多會繡小花帽,花帽拙巧也是考察維吾爾女子是否聰明能干的依據(jù)。
維吾爾族的花帽,地域性十分明顯。南疆地區(qū)多喜歡巴旦圖案為主的“巴旦多帕”;吐魯番地區(qū)的維吾爾人則喜歡戴紅花綠葉、顏色鮮艷的花帽;而新疆北部的維吾爾人則多戴無花的小花帽;南疆的和田、于田、民豐一帶上了年紀的婦女,喜歡在蓋頭頂上靠前端處戴一頂如酒盅般大小的花帽,叫作“克奇克太里柏克朵帕”,是用黑褐色或黑綠色的羊羔皮制成的;而南疆的維吾爾族男子則喜愛戴黑底白花、色彩對比強烈而格調(diào)又很典雅的“巴旦木”花帽、花色鮮艷的“古蘭姆”花帽、綠底白色、素凈淡雅的“齊曼”花帽;東疆的維吾爾族男子則又喜愛紅綠相間、繡織花卉紋樣的花帽
維吾爾族人新年戴新帽
維吾爾族有一個傳統(tǒng)風俗,就是在新年到來之際一定要佩戴一頂新帽,因此在節(jié)日前,新疆各地的巴扎上,帽子生意就顯得格外紅火。在烏魯木齊民族風情街二道橋巴扎,這里是帽子的世界。傳統(tǒng)小花帽異彩紛呈,皮帽結(jié)識保暖,還有改良了的紳士禮帽、鴨舌帽,等等。
維吾爾族人戴帽是一種美德
維吾爾族十分注重禮節(jié),戴帽在維吾爾族看來象征著自尊和尊重他人,是一種美德。維吾爾族男性出門時,一年四季都要戴帽,女性則要戴頭巾。男的在公眾場合對所戴帽子的式樣、顏色和質(zhì)地也多有講究。因此,有些維吾爾人一年四季終日帽不離首,最多在睡覺時才會取下。由此可見,維吾爾族的帽子已經(jīng)成為其民族的一個重要特征?;鄙系难b飾,也充分體現(xiàn)了民族藝術(shù)的魅力。維吾爾族花帽作為一種民族特有的工藝品,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。
維吾爾族花帽
花帽,是維吾爾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,維吾爾語稱"朵帕"。不論天山南北,不論男女老幼,也不分春夏秋冬,維吾爾族人都喜歡戴一頂繡制精美的四棱小花帽。它既是人們?nèi)粘I畹囊环N服飾,更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工藝品。因地區(qū)、職業(yè)、年齡和性別的不同,花帽又分成許多不同的樣式。例如:在南疆的喀什等地,許多人喜歡戴"巴旦木朵帕",這是一種用巴旦木杏核的形狀作花紋繡制的男式花帽,多是黑底白花,戴起來莊重、古樸、素雅、大方。吐魯番花帽,特點是帽子的四面鋪滿四組色彩濃烈、灼艷豐盈的花朵紋樣,遠遠望去,猶如一頂花冠。伊犁花帽,造型扁淺圓巧,花紋纖細簡練,色彩柔和淡雅,是一種男女皆可以戴的花帽。在和田地區(qū),以女式格子架花紋的花帽最為有名。它上寬下窄,四角突起,圖案用彩色絲線滿地平繡而成,紋樣嚴密、緊湊,和協(xié)、美麗。庫車婦女,戴一種以串珠鑲片,帽頂鼓出的小花帽,帽上紋樣突起,彩珠連串,晶瑩奪目,尤為青年婦女所喜愛。在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于田、民豐、策勒、且末一帶,維吾爾族婦女普遍喜戴一種高約5、6厘米,口徑不足10厘米,形如茶碗的小花帽,維吾爾族稱"塔里亞拜克"。帽頂部用彩色綢緞作面,下沿用羊羔皮,做工精巧、別致。實際上這種帽子不是戴的,而是用針別在蓋頭披巾上的一種裝飾。它近看似帽,遠看宛如一朵斜插在頭上的鮮花,別致、動人。每逢喜慶佳節(jié)、歌舞盛會,走親訪友的人們總是要挑選心愛的小花帽來裝飾打扮自己。
于田婦女服飾與眾不同
以于田為中心的策勒和民豐、且末一帶維吾爾婦女的服飾很特別,與新疆其他地區(qū)維吾爾婦女的服飾有很大不同。她們大多頭上披長白紗頭巾,頂端再戴一種純裝飾性的小皮帽,當?shù)厝朔Q這種小皮帽為“克其克臺里拍克”。這種小皮帽上窄下寬,口大頂小,形如盛開的喇叭花。窄小的頂部直徑約2公分,由天藍、黛藍等光澤鮮亮的彩色軟緞做成;寬大的下邊是直徑約為10公分的黑色熟羔皮。小皮帽從上到下形成坡陡圍著頂部,戴在頭上恰似扣碗。根據(jù)下部用料的不同,這種小皮帽現(xiàn)分為三種:一種如上所述,是用珍珠形卷毛黑色熟羊羔皮做面料的,這是最古老的一種,也是屬高檔的一種;另一種是用黑色金絲絨做面料的,這是中檔的;還有一種是用當?shù)靥刂频姆卵蛎趾跅l絨布做面料的,這是低檔的。在制做這種小巧玲瓏的皮帽時,匠人先將頂部和帽體都剪裁為4片,然后縫聯(lián)成形。特別在縫制帽子的下沿時,工匠師傅如同鑲嵌珍珠一般非常用心地縫聯(lián)黑色羔毛,一針一線排列整齊均勻,一絲不茍。這種精心制成的毛邊縫制后如同少女長長的眼睫毛,因而,當?shù)厝藢⑺蜗蟮胤Q做“睫毛邊”。這種“睫毛邊”是每一種小皮帽都不可缺的裝飾,沒有它就不美。
服裝文化
于田維吾爾族的服飾不僅花樣多,而且富有特色,絢麗多彩,是人們眼中的文化亮點。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的彩,使紅的更亮,綠的更翠。男性講究黑白對襯效果,色彩粗曠奔放。于田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松。男裝比較簡單,主要的有亞克太克(長外衣)、托尼(長袍),排西麥特(短襖)、尼木?。ㄉ弦拢?、庫依乃克(襯衣)、腰巾等。當?shù)厝罕姲淹庖麻L袍統(tǒng)稱為“袷袢”。這些衣服多為黑、白布料。過去,男子一般多穿過膝、寬袖、無領(lǐng)、無扣的長外衣,穿時外系一長腰帶,腰帶可起到扣子和口袋作用,在衣內(nèi)攜帶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品,隨用隨取。腰帶長短不一,有的長達2米,也有方的腰巾,系時在腰間露出一角。
褲子:過去通常是大檔褲,樣式比較簡單,分單、夾、棉三種,主要是用各種布料做成,也有用羊皮做的,現(xiàn)在除老年人仍穿這種褲子外,大多數(shù)男性都穿西裝褲。婦女的衣著,樣式很多,主要有長外衣、短外衣、坎肩、背心、襯衣、長褲、裙子等,用各種花色的布料、綢子、緞子縫制。
在于田,維吾爾族婦女的服飾與其他地方不同,有其單獨的特點。她們多在頭上披沙巾,頭右側(cè)戴一頂“太力拜克”小帽。這是于田維吾爾族中獨有特色。這種于田維吾爾族小帽是世界上最小的帽子,已被收入《基尼斯世界紀錄大全》。這種小帽是用黑羔皮、花花緞料縫制而成的。形如倒扣的小茶碗,喇叭狀,一般用別針固定在白沙巾的右前方,特別令人矚目。這種小帽——“太力拜克”的由來。說法不一,傳說是1664年,葉爾羌汗在首府舉行大規(guī)模的盛會,通知所有屬地頭領(lǐng)帶上當?shù)刈罹赖男庐a(chǎn)品,匯集一起展覽,于田人把這種婦女戴的精制小帽“太力拜克”送上展覽,深受國王的喜愛,得到獎勵,直傳至今。有據(jù)說:最初,這種小帽,只是在婚喪大事時,客人贈送的禮品,后來變成了已婚女性的裝飾品。
在于田婦女中,對這種帽子的戴法不一樣,都有講究。喪事、戴的冒頂是白色的;喜事,戴的冒頂是紅色的;中、壯年婦女戴的冒頂是藍顏色的。外地和外國的游人常要買幾頂這樣的帽子來回去,以作紀念。她們的長袷袢(外衣),名為“派里間”(維語),胸前依次排列七條對稱的藍色綢布條形圖案。袖口、底部有同樣顏色綢滌邊。這種衣服是已婚婦女生孩子后,年齡在26、27歲,舉行“朱完托依”后才穿用的。這種裝束也是于田婦女獨有的。
在裝飾方面,于田維吾爾族婦女喜戴耳環(huán)、戒指、項鏈、手鐲等。女孩子從五、六歲開始,甚至更早就開始扎耳眼,佩帶耳環(huán)。喜歡用“奧斯曼”的液汁描眉。使本來就濃密的眉毛顯得更黑。用“依里木”(沙棗樹膠泡成水)抹頭發(fā),用“海乃古麗(指甲花)染指甲,用紅花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紅,也有用櫻桃和玫瑰花汁相混合,用于涂臉和嘴唇,這些都是當?shù)鼐S吾爾族婦女普遍使用的最理想的天然化妝品,顯得雍容華貴,儀態(tài)萬方。
每逢節(jié)日盛會,走親訪友,維吾爾族婦女就把絢麗多彩、斑斕奪目的首飾帶齊全,穿上鮮艷的衣裙,精心裝飾打扮一番。本來于田維吾爾族婦女就很俊俏標致,這樣打扮更加嬌艷,更增風韻、這種風俗表達了于田維吾爾族婦女愛美的追求。于田人以長發(fā)為美,婦女 多喜歡留長辮。過去未婚少女多喜歡梳很很多小辮。結(jié)婚后改梳兩條長辮子,但仍留劉海和在兩腮對稱向前彎曲的鬢發(fā),如今,由于現(xiàn)代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生活條件和環(huán)境的改善,審美觀有了變化,在縣城留長發(fā)的維吾爾族婦女以不多見了。據(jù)稱年輕的婦女和未婚的婦女認為冬季戴帽子、圍頭巾方便,如今多把辮子盤結(jié)成簪,夏天未婚的女孩子仍梳辮子。在于田以婦女濃密的黑發(fā)和粗長的辮子為美的觀點,仍然根深蒂固的。